建筑垃圾處理行業資源化是理想出路
2020-05-29
我國目前國內建筑垃圾資源再生產品標準未形成體系。國內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方式主要以填埋、堆山和現場移動式設備處置為主,處置過程中環境污染嚴重,沒有形成市場認可的商業模式。部分地區采取固定設施處置方式,資源化率一般在80 %以下,未資源化部分會產生嚴重的二次污染;盈利模式以政府補貼和政策支撐為主,沒有補貼不能正常運營。我國建筑垃圾產業對資源化處置和高附加值利用的需求極為迫切,而國家現行的再生產品標準數量少、標準低、標齡老,建筑垃圾資源化各個環節都需要明確的標準來規范。
資源化是破解建筑垃圾圍城困局的出路。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明確提出“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的時間表,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則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城市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和廢舊紡織品等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系統,規范發展再制造。
建筑垃圾資源化是消化城市垃圾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國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我國垃圾圍城現象日趨嚴峻,其中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40 %左右。對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不僅減輕了城市垃圾壓力,改善了塵世環境,也使垃圾“變廢為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相關技術創新和先進的生產裝備及標準,將成為實施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實踐成果。
同時,“非正規建筑垃圾堆放點”排查將釋放清運整治市場。2016年12月2日,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順利召開,會議提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領導人提出的工作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責任,在全國大力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工作,解決城市垃圾“上山下鄉”問題。
2017年1月6日,《關于做好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工作的通知》發布,排查對象是城鄉垃圾亂堆亂放形成的各類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及河流(湖泊)和水利樞紐內一定規模的漂浮垃圾。垃圾類型包括了建筑垃圾,排查范圍覆蓋全國所有縣(市、區),重點排查區域是城鄉結合部、環境敏感區、主要交通干道沿線,以及河流(湖泊)和水利樞紐管理范圍?!锻ㄖ芬?,2020年基本完成全國對“垃圾山”的排查和整治。
目前國內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進程還有待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建立。我國現有關于建筑垃圾的法律法規所涉及的范圍以建筑垃圾對市容環境造成的影響為重點,并不涉及建筑垃圾資源化范疇;并且沒有統一明確設定建筑垃圾處理的責任主體;而且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處罰力度偏小。
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需要財政支持。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前期研發投入巨大,無論是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技術、建筑廢物的分類與再生骨料處理技術等等都需要大量投資,目前政府對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固定投資的支持力度仍有待提升,僅有部分地區出臺了對相關企業固定投資的財政補貼標準。
應該積極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管理制度。盡管我國每年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但沒有建立強制、同意的回收機制、渠道和管理制度,建筑垃圾施工、拆除、運輸等企業為降低處置成本常將建筑垃圾隨意傾倒或填埋。
我國建筑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建筑垃圾資源化推進嚴重滯后,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已刻不容緩。國家將大力支持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工作,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市場空間較大,未來前景將更加可觀。